杨小红教授:血糖高其实是体内这两处失调了,两味药调和,降糖又安神!
糖尿病在中医看来怎么回事呢?就好比咱们浇花的水壶漏了——人这个脾和肾要是亏虚了,就像水壶破了洞,身体里的"阴液"不断流失。
这时候人就会总口渴、浑身没劲儿、晚上老起夜等,就跟花盆里土太干了叶子会打蔫一个道理。那有什么办法去调理呢?
今天,邀请到糖尿病专家杨小红教授分享两味药——黄芪和山药,它们配伍而成的方剂,对改善因脾肾阴虚、燥热内生导致的糖尿病效果颇佳。
黄芪芪甘温,补气升阳,利水消肿,而偏于补脾气,兼可补肺肾之气;山药甘平,补脾养肺,益肾固精,养阴生津,而偏于补脾阴,兼可益肺肾之阴。
山药味甘,性平,同样归脾、肺、肾经,具有健脾补肺、固肾益精的作用,其中的多糖成分可以延缓人体对糖的吸收,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。
展开剩余66%二药伍用,一阴一阳,阴阳相合,相互促进,具有健脾固肾,涩精止遗,益气生津之功。在临床实践中,杨小红教授常运用以黄芪和山药为主的方剂,帮助了众多糖尿病患者控制了病情。
下面结合一则医案来看看。
王女士,56岁,本是退休的年纪,但自从15年前被查出糖尿病后,生活质量严重下降,每天都担心血糖升高,还担心得并发症。
刚被确诊为糖尿病的前一两年,血糖控制得很不好,有一次上班突发昏迷,差点没抢救过来,家人担心她,让她辞去工作,在家里好好养病。
刚开始没有了工作压力,每天吃药控制,血糖平稳了许多,但时间一久,就整夜睡不着,整天胡思乱想,导致病情反反复复。
最近半年,“三多一少”的症状开始加重,王女士担心是不是已经有了并发症,便前来就诊。
询问得知,王女士除了有明显“三多一少”、睡眠不好外,还有手脚麻木、刺痛,口干口苦,腰膝酸软等症状。
刻诊:舌质暗紫,舌胖嫩,舌边还有瘀点,血糖13.8mmol/L,尿糖(+++)。综合情况,辨证为脾肾阴阳两虚,气滞血瘀。
为什么说她是脾肾两虚呢?
中医讲,脾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物质,肾能调节人体津液的代谢,如果脾虚了,机体就会失养,从而导致消瘦;如果肾虚了,就会导致津液下行,大量津液流失,就会导致口渴多饮多尿。
再加上王女士患病后,一直处于焦虑状态,这也是导致血糖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,这也是杨小红教授为啥提倡“身心同治”的原因。
因此,应以健脾益气为主,辅以调节情志,处以健脾降糖饮加减。
开方:怀山药,生黄芪,天花粉,太子参,熟地黄,白术,金樱子,生龙骨,生牡蛎,葛根,黄精,薏苡仁,川芎等。
服药半个月,自述“三多一少”、口干口苦、腰膝酸软等症状均有所减轻,血糖降至8.76mmol/L;
续服1个月,自述手脚麻木、刺痛感消失,同时“三多一少”的症状不明显了,血糖已降为5.6mmol/L,现已追踪3年多,无反复现象。
发布于:广东省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